最近,OpenAI 公司发布的ChatGPT着实火遍了全球。尽管很多国人还没有亲自体验它的厉害(想体验的朋友请看前面两期推文,免费体验),但想必也听说过。
它能够与用户进行高质量对话,甚至还能撰写邮件、视频脚本、文案、代码、论文和小说等,几乎无所不能。
关注ChatGPT 性能本之余,你一定好奇一家没有听说过的新公司居然干出这么划时代的产品,那创业团队到底是些什么大牛?才让他们在全球创新技术领域如此独领风骚。
01
职位分工
——近9成为技术人员,高度聚焦技术研发▼
从ChatGPT团队职位分工看,研发人员共77人,占比88%。
其中含1名公司联合创始人,即WojciechZaremba(被评选为2023年AI2000机器人领域最具影响力学者)。
产品人员共4人,占5%。
另外,6人职位信息无法获取。
从成员职位构成看,该团队未配备技术与产品之外的职能人员(如公共关系、市场营销等人员),而是高度聚焦于技术研发。
由此可见,在数字化传播时代,一款人工智能产品只要性能足够优异,即使不配置专人做推广营销,也能引爆全球。
(ChatGPT 团队职位构成)
02
年龄分布
——“90 后”科研,“后浪”显示强大创新能力▼
从ChatGPT团队年龄分布看。
20~29岁的成员有28人,占全体成员(剔除年龄信息缺失的5位成员)的34%。
30~39岁的共50人,占61%。
40~49岁的仅3人。
无50~59岁年龄段的成员。
60岁以上的有1人。
经计算,该团队平均年龄为32岁。
由此可见,“90后”是这支团队的主力军。
他们引领了这一波大语言大模型技术的创新风潮。
这说明经常被认为研发经验不足的年轻人,完全有可能在前沿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。
(ChatGPT 团队年龄分布)
03
教育背景
——绝大多数拥有名校学历,6人毕业于中国高校
在ChatGPT团队中,27人具有本科学历。
25人为硕士研究生学历。
28人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(注:5人信息缺失)。
占比分别为33%、30%、37%。
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顶尖研发团队,其成员学历并非“清一色”研究生学历,而是本、硕、博人数相对均衡。
(ChatGPT 团队学历分布)
从ChatGPT团队成员毕业高校分布看,斯坦福大学校友最多,共14人。
其次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,共10人。
第三是麻省理工学院,共7人。
我国清华大学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并列第7名,各有3人。
该团队成员毕业人数前10名的高校均有2人及以上人数分布,共计54人。
排名第10之后的高校均只有1人,其中不乏全球顶尖大学,如牛津大学、东京大学、康奈尔大学、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等。
总体看,ChatGPT团队成员绝大部分拥有全球顶尖或知名高校学位。
另外,其毕业院校相对分散,前3强高校只占总人数的37%。
(ChatGPT 团队成员毕业人数前10名高校)
在ChatGPT团队中,有6人曾毕业于中国高校。
其中3人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。
各有1人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、北京大学/香港大学。
1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。
(毕业于中国高校的ChatGPT团队成员名单)
04
人员流动
——10人从谷歌跳槽加入,1人曾在百度任职
ChatGPT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外部公司(81%)、高校应届毕业生(13%)、科研机构(4%)和高校教职人员(3%)等(如下图所示)。
其中人数来源最多的外部企业是谷歌,共10人跳槽加入。
来源人数超过2人(含)以上的外部企业还有Facebook、Stripe、Uber、Quora、NVIDIA、Microsoft、Dropbox、DeepMind等知名科技公司。
作为应届生直接加入ChatGPT团队的共11人。
其中5人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、3人来自斯坦福大学,麻省理工学院、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哈佛大学各1人。
可见,在ChatGPT团队中,不论是来自其他企业,还是作为应届生加入的人员,他们的背景都相当“豪华”。
(ChatGPT团队成员流动示意图)
监测发现,ChatGPT研究员HeewooJun曾在2015-2019年间在百度(美国研究院,Sunnyvale, California, USA.)担任研究员。
2019年从百度离职后加入OpenAI担任研究员至今(如下表所示)。
(曾在中国公司任职过的ChatGPT团队成员)
到目前为止,ChatGPT团队已离职员工有4人(离职率为4.6%)。
他们是JacobHilton、IgorBabuschkin、MatthiasPlappert和AndrewCarr。
去向分别为AlignmentResearch Center、DeepMind、Github和Gretel.ai。
可见,从ChatGPT团队离职的人员,并非为外界想象的加入所谓“大厂”,而是仍然选择具有创新潜力的创业公司或机构。
05
华人成员
——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业,后赴美深造并就业
ChatGPT团队有9位华人。
其中5人本科就读于在中国内陆高校。
3 人大学教育经历均在美国高校完成。
1人(张马文,Marvin Zhang)信息不全。
梳理毕业于中国内陆高校的ChatGPT华人成员成长路径发现,他们就读于中国内陆顶尖高校的学习阶段均为本科。
之后赴美深造,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,然后加入美国诸如Dropbox、OpenAI 等创新型公司。
(ChatGPT团队中的华人成员)
06
成员贡献
——1/4成员参与过codeX研发,欧阳龙表现突出
ChatGPT 是 OpenAI 公司在大型语言模型领域多年技术积累的结果。
与ChatGPT相关的先前关键技术项目有RLHF(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,人类反馈强化学习)、GPT1、GPT2、GPT3、codex、InstructGPT、webGPT等7项。
统计发现,ChatGPT团队中,有2人参与了其中4项关键技术项目的研发。
他们是高级研究员欧阳龙和研发工程师ChristopherHesse。
他们均为机器学习领域专家。
华人欧阳龙是InstructGPT论文的第一作者,是RLHF论文的第二作者,可见他是这两个关键技术项目的核心人员。
另外,有9人参加了其中的3个关键技术项目研发。
因此,上述11位成员是ChatGPT项目的相对重要的贡献者。
ChatGPT团队技术贡献情况(参与3项及以上关键技术项目的成员)
在上述7大技术项目中,ChatGPT团队成员参与人数最多的是CodeX项目,共有22 人参与过,占总团队人员总数的25%。
其次是webGPT和instructGPT,共有9人参与过。
第三是GPT3,共有6人参与过。
第四是RLHF,共有3人参与过。
由此可见,ChatGPT团队成员在生成式预训练语音模型领域有较深厚的技术积累。
特别是1/4团队成员曾参与过同样基于GPT3的CodeX项目的研发经验,对之后成功研发ChatGPT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(ChatGPT团队参与人数)
07
性别特征
——团队由男性主导,女性仅占1成
从性别分布看,ChatGPT团队中有女性9人,仅占总数的10%。
男性共78人,占90%。
由此可见,男性是该团队的主导,女性成员占比较低。
(ChatGPT团队成员性别分布)
该 9 位女性成员中,有 2 位是华人,即曾就读于北京大学的翁丽莲,以及 Steph Lin。
分析发现,9 位女性成员均拥有世界名校教育经历。
另外,除了翁丽莲和 Katarina Slama 外,其他均为“90 后”。
“名校”和“年轻”是她们身上显著的标签。
(ChatGPT团队女性成员名单)
08
入选情况
——2023年“AI 2000学者”入选情况:5位顶尖学者入选
AMiner每年推出“AI 2000 全球人工智能学者”名单。
该名单评选全球人工智能20 个细分领域前100名最具影响力学者。
统计发现,ChatGPT团队成员有5人入选今年“AI 2000 全球人工智能学者”。
他们是OpenAI联合创始人WojciechZaremba(机器人,第10名)。
ChatGPT研究员Lukasz Kaiser(机器学习,第10名)。
OpenAI联合创始人、ChatGPT研究科学家JohnSchulman(机器学习,第41名)。
ChatGPT研发工程师Tomer Kaftan(数据库,第52名)。
ChatGPT研究科学家BarretZoph(机器学习,第95名)。
在ChatGPT不足百人团队中,即有5人属于全球人工智能各领域顶尖学者。
其中2 人为OpenAI联合创始人,2人分别被评为机器人(Wojciech Zaremba,OpenAI联合创始人)和机器学习(Lukasz Kaiser,ChatGPT研究员)领域最具影响力学者。
可见,技术型顶尖学者对创新型团队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。
(入选2023年“AI 2000 学者”的ChatGPT团队成员)
09
启示与建议
——职就国内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发展提出以下建议:
(一)注重科技兴趣和信仰培育,鼓励优秀
根据以上分析所获相关启示,就国内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发展提出以下建议:
年轻人投身于前沿技术创新浪潮OpenAI 是一家非营利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,其 ChatGPT 团队的显著特征是“年轻”和“优质”。
一个平均年龄仅 32岁的87人团队,就能够引爆全球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浪潮。
其背后是团队成员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和信仰,以及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全心投入。
国内不缺乏如 OpenAI 一样的年轻优秀人才。
若能更加注重对其科技兴趣和信仰培育,鼓励其心无旁骛地投身于前沿技术创新。
我们就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。
(二)“大厂”前沿科技创新疲态显现,鼓励年轻人将目光投向创业公司
本次 OpenAI 不足百人的团队推出的大型语言模型 ChatGPT。
让谷歌、Meta 包括国内的阿里、百度等“大厂”感到压力巨大,它们只好纷纷跟风上马类似项目。
“大厂”因其创新机制、组织文化等相对固定,因而在本次大语音模型创新浪潮中疲态尽显。
今后,正如ChatGPT 一样,更多的突破性创新技术会来自创业公司。
因此,鼓励国内有志投身前沿科技创业的年轻人,把目光投向更具创新潜力的创业公司。
(三)海外华人学者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,鼓励加强对外学术交流
在全球人工智能前沿领域,华人学者是一支重要的科技创新力量。
海外华人学者是中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。
本轮以ChatGPT为代表的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AIGC技术发展速度,令国内某些业界人士感到“惊讶”。
对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性在于,能够比较实时、准确感知和把握全球前沿技术发展的脉搏和趋势。
在全球疫情走向尾声之际,鼓励国外顶尖学者走进来,国内学者走出去,对促进国内前沿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— 完整资料,欢迎进群获取!—
诺客网,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!
关
/
于
/
我
/
们
About Us
— 主要产品与服务 —
企业官网
企业网络名片
商城系统
企业自建商城
小程序
分享10亿用户
门店系统
O2O会员营销
教育系统
机构转型升级
销售系统
全员营销利器
微传单
有趣的H5营销
互动营销
营销游戏工具
公众号助手
公众号运营工具
企业邮箱
邮箱营销工具
— 联系方式 —
电话
13962169350
微信
nuokew
— 点击关注我们 —
点分享
点收藏
点点赞
点在看